三年抗疫,来到了总攻时刻,白衣战士们,再一次冲锋在前。面对焦虑、痛苦的患者,人医勇士们坚守着,坚持着。“我是党员,这时候患者需要我”,“选择了白大褂,就是选择了责任”。
急诊医学科 副主任 徐进宇
徐进宇先容,12月24日,周六,医院急诊、发热门诊的患者总数是1281人次,是日常的几倍。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下,这里的医务人员80%已经感染或正在感染新冠病毒。面对着肆虐的病毒,战友的病倒,家人的煎熬;人医急诊的战士们坚守在抗疫最前沿,用自己的身躯为患者抵挡病毒。
“第一波的高峰来得很快。”身处急诊抢救室一线的徐进宇平时积极健身,但还是在连续工作几天后倒下了。随着大量的患者汇聚到抢救室,徐进宇高烧还未退就继续加入了战斗。“我是党员,现在这时候急诊就是我的阵地。”
徐进宇说,身边有很多和他一样,稍稍恢复就投入战斗的战友,更有很多已经发烧,但是坚持着值完班再休息的同事。“作为医务人员,大家都知道带病上岗的危害,但大家已经顾不上了。”
急诊医学科 主任助理 张晶
12月13日EICU开始收治新冠阳性患者,张晶主动请缨、坚守岗位,忙碌在直面病毒的一线。20号下午,他开始支援急诊抢救室工作。直到今天,一天都没有休息。
晚上6点,急诊依然有很多患者。刚从岗位上撤下的张晶摘下N95口罩,喝上自己一天中第一口热水。整整12个小时,他一直在为患者看诊、开药,但他没有丝毫怨言。“同事们都在努力克服着自身的各种困难,全力应对这个艰难时刻,我必须和大家一起战斗。”
呼吸与危重症科 主任医师 范晓东
从12月15日开始,范晓东支援发热门诊,负责发热门诊患者的救治和协调工作,没有一天休息。
发热门诊医生要与风险、与病毒共舞,他却不曾有过一丝退缩。二级防护里浸满汗水,N95口罩下布满压痕,手套里的手捂得发胀。“我是党员,是呼吸与危重症科的医生,在新冠患者的救治上大家应该冲在一线。这时候,大家医务人员只要能站起来的,都来上班了,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急诊抢救室 护士长 钱丹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钱丹始终坚守在异常忙碌的“冲锋线”上。她说:“我是党员,是重症专科护士,和同事们一起守住抢救室,就是我的使命。”
抢救室本来就是医院的最前线。钱丹说,从12月中旬起,抢救室每天抢救患者都保持在100人以上,工作量急剧上升,再加上工作人员不断病倒,很多人都在带病坚守。钱丹说:“看着大家撑到极限也要咬牙坚持,我一直被感动着。每次交接班,大家都会互道一声辛苦,相互叮嘱防护注意事项。相信大家一定会闯过去。”
XICU 护士长 王海翔
在这关键的时刻,王海翔一直奋战在守护重症患者的一线。当人员紧张时,他连着4天都驻扎在医院里,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趴一会,稍缓解了,就又爬起来救治患者。王海翔说:“大家XICU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随时需要抢救。现在很多年纪大的资深护理人员病倒了,我要坚持住,帮着病区里年轻的护士们看好患者。”
12月24日在连着上了24小时的班后,他也坚持不住了。在家里,王海翔还想着怎么给大家排班,更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兼顾患者的安全和护士的健康。
萤火虽微,愿为其芒。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有着共同的使命—守护健康。因为牢记责任,所以不眠不休;因为甘于奉献,所以舍小家为大家。感谢奋战在战“疫”一线的你们,让大家一起携手同行,共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