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姚勇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5.11
|
||||||||||||||||
职 称
|
副教授/主任医师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高校教龄
|
12年
|
|||||||||||||||||
所在医院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
|
电 话
|
13301518688
|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完成的主要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工作情况(不超过5门)
|
|||||||||||||||||||||
时间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时
|
课程性质
|
学生人数
|
|||||||||||||||||
1999~2006
|
眼科学(五年制)
|
|
100
|
临床理论
|
413
|
|||||||||||||||||
2007~2010
|
眼科学(七年制)
|
|
50
|
临床理论
|
101
|
|||||||||||||||||
2007~2010
|
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
|
|
30
|
临床理论
|
5
|
|||||||||||||||||
1999~2008
|
眼科学
|
|
70
|
临床实践
|
350
|
|||||||||||||||||
|
|
|
|
|
|
|||||||||||||||||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
||||||||||||||||||||||
课题名称
|
来源
|
年限
|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
|||||||||||||||||||
卫生部医学试听教材和CAI课件中标
|
卫生部
|
2003
|
眼的应用剖解及生理
眼科疾病的影像诊断
|
|||||||||||||||||||
|
|
|
|
|||||||||||||||||||
|
|
|
|
|||||||||||||||||||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情况(不超过5篇)
|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名称
|
刊物级别
|
发表时间
|
|||||||||||||||||||
加强检验科实习带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中国医师杂志
|
中华核心
|
2010.08
|
|||||||||||||||||||
加强临床医学实习生管理工作的体会
|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
|
统计源
|
2007.09
|
|||||||||||||||||||
|
|
|
|
|||||||||||||||||||
|
|
|
|
|||||||||||||||||||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情况(不超过5项)
|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署名次序
|
获奖时间
|
|||||||||||||||||||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届“扬子江奖教金”
|
南京医科大学
|
1
|
2010.09
|
|||||||||||||||||||
南京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
南京医科大学
|
1
|
2010.12
|
|||||||||||||||||||
2003-2005教学质量网络测评,优秀教师一等奖
|
南京医科大学
|
1
|
2005.06
|
|||||||||||||||||||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届奖教金优秀教师二等奖
|
南京医科大学
|
1
|
2003.07
|
|||||||||||||||||||
南京医科大学首届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
南京医科大学
|
1
|
2001.11
|
|||||||||||||||||||
|
“科教研工作特别鼓励奖”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
|
1
|
2003.03
|
||||||||||||||||||
1-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
|||||||||||||||||||||
课题名称
|
来源
|
年限
|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
|||||||||||||||||||
江苏眼病研究-无锡市眼病流行病学调查
|
省卫生厅
|
2010-2013
|
课题负责人
|
|||||||||||||||||||
无锡地区防盲调查
|
市科技局
|
2009-2012
|
课题负责人
|
|||||||||||||||||||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蛋白组学分析
|
市委组织部
|
2008-2011
|
课题负责人
|
|||||||||||||||||||
脐带血治疗重症干眼的临床研究
|
南医大
|
2008-2011
|
课题负责人
|
|||||||||||||||||||
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核旋转预防后发障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市科技局
|
2007-2009
|
课题负责人
|
|||||||||||||||||||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不超过五篇)
|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名称
|
刊物级别
|
发表时间
|
署名次序
|
||||||||||||||||||
白内障术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后发障的临床研究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
核心期刊
|
2010.07
|
通讯编辑
|
||||||||||||||||||
双氯芬酸钠水分离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融合的研究
|
眼科研究
|
核心期刊
|
2009.11
|
第一编辑
|
||||||||||||||||||
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核旋转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核心期刊
|
2009.06
|
第一编辑
|
||||||||||||||||||
超选插管灌注溶栓药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中华眼底病杂志
|
中华核心
|
2005.01
|
第一编辑
|
||||||||||||||||||
经颈内动脉灌注溶栓药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中华眼底病杂志
|
中华核心
|
2004.05
|
第一编辑
|
||||||||||||||||||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获奖时间
|
署名次序
|
|||||||||||||||||||
无锡市优秀科技工编辑
|
无锡市人事局
无锡市科协
|
2009年
|
1
|
|||||||||||||||||||
无锡市“星洲杯”三新成果一等奖
|
无锡市医师协会
|
2008年
|
1
|
|||||||||||||||||||
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
|
省卫生厅
|
2007年
|
1
|
|||||||||||||||||||
无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市科技局
|
2007年
|
1
|
|||||||||||||||||||
ASTRA优秀医学奖
|
无锡市卫生局
无锡市医学会
|
2002年
|
1
|
|||||||||||||||||||
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傅东红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59.01
|
||||||||||||||
职 称
|
副教授/主任医师
|
最后学历
|
本科
|
高校教龄
|
12
|
|||||||||||||||
所在医院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
|
电 话
|
13358112036
|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完成的主要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工作情况(不超过5门)
|
|||||||||||||||||||
时间
|
课程名称
|
课程编号
|
学时
|
课程性质
|
学生人数
|
|||||||||||||||
1999~2006
|
眼科学(五年制)
|
|
140
|
临床理论
|
485
|
|||||||||||||||
2007~2010
|
眼科学(七年制)
|
|
80
|
临床理论
|
140
|
|||||||||||||||
1999~2010
|
眼科学
|
|
90
|
临床实践
|
450
|
|||||||||||||||
|
|
|
|
|
|
|||||||||||||||
|
|
|
|
|
|
|||||||||||||||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
||||||||||||||||||||
课题名称
|
来源
|
年限
|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情况(不超过5篇)
|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名称
|
刊物级别
|
发表时间
|
|||||||||||||||||
|
|
|
|
|||||||||||||||||
|
|
|
|
|||||||||||||||||
|
|
|
|
|||||||||||||||||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情况(不超过5项)
|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署名次序
|
获奖时间
|
|||||||||||||||||
优秀临床带教教师
|
南京医科大学
|
1
|
1999年
|
|||||||||||||||||
临床教学讲课竞赛一等奖。
|
南京医科大学
|
1
|
2000年
|
|||||||||||||||||
授课类优秀教师。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一院
|
1
|
2002
|
|||||||||||||||||
优秀教师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一院
|
1
|
2005
|
|||||||||||||||||
优秀临床教师
|
南京医科大学
|
1
|
2006年
|
|||||||||||||||||
1-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
|||||||||||||||||||
课题名称
|
来源
|
年限
|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
|||||||||||||||||
应用全景UBM观察眼压控制前后前房结构的变化
|
院部
|
2008-2010
|
课题主要负责人
|
|||||||||||||||||
视觉电生理对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的意义及干预研究
|
南医大
|
2009-2011
|
课题第三负责人
|
|||||||||||||||||
江苏眼病研究-无锡市眼病流行病学调查
|
省卫生厅
|
2010-2013
|
课题第二负责人
|
|||||||||||||||||
|
|
|
|
|||||||||||||||||
|
|
|
|
|||||||||||||||||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不超过五篇)
|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名称
|
刊物级别
|
发表时间
|
署名次序
|
||||||||||||||||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检测
|
临床血液学杂志
|
国家级
|
2009.01
|
第一
|
||||||||||||||||
角膜缘干细胞与丝裂霉素C联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76例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核心统计
|
2007.11
|
第一
|
||||||||||||||||
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临床分析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核心统计
|
2007.04
|
第一
|
||||||||||||||||
视网膜振荡电位与图形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比较
|
中国临床康复
|
核心统计
|
2006.04
|
第一
|
||||||||||||||||
视觉诱发电位和视网膜电图对高度近视眼视功能的评估
|
中国康复杂志
|
核心统计
|
2004.11
|
第一
|
||||||||||||||||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获奖时间
|
署名次序
|
|||||||||||||||||
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
江苏省卫生厅
|
2004年
|
第二
|
|||||||||||||||||
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
江苏省卫生厅
|
2005年
|
第二
|
|||||||||||||||||
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
江苏省卫生厅
|
2006年
|
第一
|
|||||||||||||||||
无锡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无锡市人民政府
|
2007年
|
第二
|
|||||||||||||||||
无锡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无锡市人民政府
|
2009年
|
第五
|
|||||||||||||||||
2-1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
姚 勇
|
男
|
1965.11
|
副教授
硕导
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教学
|
|||||||||||||||||||||||||||||||||||||||||||||||||||||||||||||||||||||||||||||||||||||||||||||||||||||||||||||||
傅东红
|
女
|
1959.01
|
副教授
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教学
|
|||||||||||||||||||||||||||||||||||||||||||||||||||||||||||||||||||||||||||||||||||||||||||||||||||||||||||||||
朱 靖
|
男
|
1964.04
|
讲师
副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教学
|
|||||||||||||||||||||||||||||||||||||||||||||||||||||||||||||||||||||||||||||||||||||||||||||||||||||||||||||||
孙建初
|
男
|
1952.10
|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教学
|
|||||||||||||||||||||||||||||||||||||||||||||||||||||||||||||||||||||||||||||||||||||||||||||||||||||||||||||||
李 卫
|
男
|
1970.04
|
副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浦丽娟
|
女
|
1955.08
|
讲师
副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陆 融
|
男
|
1971.02
|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徐丽芳
|
女
|
1968.01
|
讲师
副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李运平
|
女
|
1965.08
|
副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胡甸萍
|
女
|
1954.07
|
副主任医师
|
眼科学
|
理论课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张晓燕
|
女
|
1961.04
|
主治医师
|
眼科学
|
实践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包 欣
|
男
|
1973.04
|
主治医师
|
眼科学
|
实践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赵 伟
|
男
|
1973.03
|
主治医师
|
眼科学
|
实践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林 菁
|
女
|
1975.08
|
主治医师
|
眼科学
|
实践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鲍 迅
|
女
|
1975.08
|
主治医师
|
眼科学
|
实践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臧涵怡
|
女
|
1977.04
|
主治医师
|
眼科学
|
实践教学和临床见实习带教
|
|||||||||||||||||||||||||||||||||||||||||||||||||||||||||||||||||||||||||||||||||||||||||||||||||||||||||||||||
张自音
|
女
|
1979.06
|
住院医师
|
眼科学
|
临床见实习带教
|
|||||||||||||||||||||||||||||||||||||||||||||||||||||||||||||||||||||||||||||||||||||||||||||||||||||||||||||||
孙 超
|
男
|
1982.01
|
住院医师
|
眼科学
|
临床见实习带教
|
|||||||||||||||||||||||||||||||||||||||||||||||||||||||||||||||||||||||||||||||||||||||||||||||||||||||||||||||
殷 丽
|
女
|
1982.01
|
住院医师
|
眼科学
|
临床见实习带教
|
|||||||||||||||||||||||||||||||||||||||||||||||||||||||||||||||||||||||||||||||||||||||||||||||||||||||||||||||
谢田华
|
女
|
1984.05
|
住院医师
|
眼科学
|
临床见实习带教
|
|||||||||||||||||||||||||||||||||||||||||||||||||||||||||||||||||||||||||||||||||||||||||||||||||||||||||||||||
邵 珺
|
女
|
1984.06
|
住院医师
|
眼科学
|
临床见实习带教
|
|||||||||||||||||||||||||||||||||||||||||||||||||||||||||||||||||||||||||||||||||||||||||||||||||||||||||||||||
2-2
教学
队伍
整体
情况
|
概述教学队伍的常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眼科学的教学队伍由热爱教学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有担任临床教学工作的能力,业务技术强的医疗骨干组成,梯队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由各位老师都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具有研究生或本科学历。年龄在40岁~50岁左右。在师资的配备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课授课老师和临床见习老师人数按学生的人数安排到位。理论课主要由主任医师与副主任医师承担,实习带教由副主任医师和高年主治医生负责。各位教师都有多年的教学经历,少则5年,多则10年以上。每年学生和同行测评分数都在前茅,年终考核成绩优秀。
教研室还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根据临床工作的特点,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每位青年教师有一名高年资教师负责传帮带,同时坚持青年教师逐级试讲制度,高年资教师示范、引导,做好传帮带,督促青年教师讲课。计划2~3年后能独立担任教学任务,目前该计划已初见成效。
|
|||||||||||||||||||||||||||||||||||||||||||||||||||||||||||||||||||||||||||||||||||||||||||||||||||||||||||||||||||
2-3
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究
|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按照学院和医院科教科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⑴实施以思考和交流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以思考和交流为核心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大纲中的重点与难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运行机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创新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⑵倡导教师自身能力建设:为更好教书育人,教书技能的培养是必须的。因此,多年来分别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同济大学眼科教研室、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等教学单位进行了多方位的教学经验交流,从中汲取精HUAWEI己所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其他的学科的教师切磋教学技艺,交流教学体会。本学科教师之间互相观摩教学讲课,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使各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不定期向学生听取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⑶注重教师后备力量壮大: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鼓励讲课优秀的教师多次示范教学,从对教学有热情的青年教师中选拔人才重点培养,多给教学的实践机会。在科研方面,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课题,集科教研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人才梯队模式,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⑷积极探索适宜临床的教学实践:
通过临床科室现有的医学专科临床教学平台,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的参与, 将理论常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授课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探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的眼科常识的传授方法;眼科教学管理人员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管理各种教学事务,为眼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眼科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从1999年开始进行大四年级,眼科学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以来,眼科教材和教学方法不断变化和改进。刚开始时所用教材是第四版的眼科学,授课方法以板书为主,多数教师依靠讲稿讲课。第二年在授课方式上有所改进,加入了投影仪的使用,减少了板书的时间,使授课内容更丰富些。但随后一年学院规定必须缩短每节课的授课时间,要求老师讲课内容更精彩,更规范。接着教科书改为第五版、第六版,加入了一些比较新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启发性、互动性,逐渐引进了PPT课件教学。随着南医大招生方式的改革,在五年制学生的教学中,逐渐接受了七年制学生的教学工作。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更进一步了。一些教师还被授予临床型硕士生导师的资格,使得教学的内容更深一步。长期以来,眼科教研组依托学科发展,以传授眼科学核心常识、突出临床思维训练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特点,形成以实现理论常识向临床技能转化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根据眼科学固有的特点,在教学体系上注重感觉器官特殊性,重温眼的剖解学、组织学、生理生化学等基础学特征,授课时按照从眼前段到眼后段,从眼附属器到眼部本身,从眼表到眼内的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使学生有从易学疾病到难懂疾病的认识、学习、体会和消化的学习过程,从而完成使学生从眼科学的门外汉到了解和初步掌握的过渡,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为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清晰地的思路,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按照教科书的章节进行讲课,每个章节除有课堂讲解的内容外,还有自学的部分以及思考题,其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能及时消化所学内容。眼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其实践性教学很重要,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带教老师引导学生的临床实践。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有时不能确保临床见习内容的完成。为此大家延伸了教学时间。当门诊或病区有适合病例,就及时组织学生见习。运用这种因时因地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较多的观察见习到各种病例,同时又能及时消化课堂所学内容。如尚未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可提供感性认识,促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通过这种实践,学生们感到对他们的学习帮助比较大。
|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自附属医院开办以来,眼科学的教材一直在变化中,每次的修改都有新的内容。另外各位老师在全国统一教材的基础上,参考眼科专业的其他书籍以补充教材使授课内容更丰富。另外,有倾向性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包括中文和外文杂志,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通过网络在网上查阅相关常识以扩充学习资料。教研组还配有影像资料,补充和延伸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的效果。同时注重临床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建设,在见习和实习教学中,配备专门的负有责任心和教学经验的老师带教,同时提供好的教学仪器和足够的场地,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以临床病例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医学生对临床课的学习兴趣较大,但是单调的理论讲解往往令人听之乏味,照本宣科的讲法也令人反感。因此,具体在临床教学中大家保留传统的经典床边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带教下走进病房与患者面对面接触,直接询问病史。通过与患者沟通,学习医患交流的方式;同时学习进行常规的本科检查方法。床边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即参加临床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可用于见习教学。
另外,增加录像示教,观摩大量异常体征的声像资料片和临床检查以及手术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疾病的特点,了解眼科手术的基本过程,增加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常识点的记忆。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基础理论,也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学习常识的桥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目的。
本课程实现了双语教学,教学内容丰富,教材分理论和实践教材,参考资料亦包括中英文版本。学生在学习专业常识的同时也掌握了英文口语,也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术语,对学生阅读专业文献打下了基础。
完整的实践体系,着重动手能力训练。创建一流的实验室系统,设施完整,教材齐全,实践教学规范有序,实践内容丰富,操作性极强,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丰富和加强理论常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生动的临床实践活动,有利于常识的掌握和应用。
|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教学的方法是多样性的,总体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临床见习为辅。课堂授课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提问式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形式。这样做的结果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老师则耐心细致的回答各种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通过回答问题,老师可以给予教学补充和延伸。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部分本学科前沿性内容,是学习好同学在深度上有努力地方向。结合临床医学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比如:通过眼球模型的拆装加深感性认识;同学之间互相眼科体检,使他们在临床无创伤性的检查中,实践所学内容,加深所学常识
眼科学是一门比较形象的科学,很多体征必须看到才能理解和认识,因此在眼科学的教学设计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会将理论常识加以整合来应对临床问题,学习与患者交流互动。在学生学习应用各项技术作出合理诊断,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的同时,培养其独立判断、协调梳理、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成为技术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结合年轻人思想活跃,外语好的特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融入双语教学,目前在七年制的教学中,双语教学的内容超过半数。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既保证常识的正确传授,又能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同时以此为契机继发同学广泛阅读国际最新文献。此外在理论考试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英语试题,以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3-5 教学效果(含学院内同事举证评价、其他院校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经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教学改进,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南医大督导团的专家多次听课后,认为眼科任课教师均为在眼科教学或临床有经验的教师,能潜心钻研讲课技巧,教学理念先进,采用以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能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每年学生的网上评价,不管是理论课教学还是见习带教都排名在前。关于眼科授课情况学生在评估中都认为眼科教师的教学效果优秀,在教学中能深入浅出,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近三年学生对眼科教学的综合满意率均比较高的百分数上。教研室的眼科教学和课程建设均给予高度评价。
|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一、课件不断更新。
结合学科进展,兄弟教学单位的课件和网上教学新动向,每年更新课件,补充新的内容,努力使课堂教生动、新颖,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典型病例适时教学。
由于医疗环境的限制,有时真正合适教学的病例不多。作为老师做有心人,主动寻找典型病例,积极为学生见习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一旦有比较好的典型病例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
4-2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本课程存在的不足是,有时教学的方法比较死板,缺乏生动性。从而使一些学习兴趣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因此而不认真学习。所以作为老师还要多练内功,提高自身素养和内涵,努力营造教的生动,学的主动,教学相长,不断进步的良好环境。
2.立体化、多载体的教学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如何根据课程特点更好完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更是需要积极探索的方面。
|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本课程旨在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App和硬件环境,丰富教学措施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把本课程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和较鲜明特色的眼科专业的精品课程,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教学资源与更多的同仁共享,以服务于社会,创造良好社会效益。
一、建设目标:
1.建设与国内一流教学接轨的眼科医学课程。
2.逐步完善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不仅用于理论课教学,还能用于临床见习课的示教。
二、建设步骤:
1.继续更新教学观念,及时更新加血内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教材建设,配套建设相应的文字学习资料和音像学习资料,形成立体化、网路化、开放式的学习平台。根据现有的条件建设眼科学网络教学课程: 眼的剖解与生理、眼睑病、泪器病、结膜病、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病、视网膜病、眼外伤、眼视光学、斜视和弱视。
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好眼科技能训练平台,使其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全。如有条件开发多媒体临床示教、病例库
4.积极完善网络教学平台,逐步拓宽网上资源并及时更新,未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便利的学习平台。
5.定期总结教学情况,重点为实现目标找出差距,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设的措施和具体实践方法。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稳步进行。
三、资源上网计划:
1.完成眼科课程主要教学资源上网,保证网络课程正常运行。
2.完成主讲教师课程内容上网,并及时对网上资源进行更新,补充新的内容。
3.逐步开通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辅导等教学业务
|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
6-1 医院全面审查意见(包括实践效果、推广价值、学生及后续课程教师反映等):
经过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证明,眼科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同学反映能够理解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在临床实习中对眼科疾病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学会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熟悉了眼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各种基本操作技术。学生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理论授课及实践带教老师都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带教技巧,能够将自己的眼科临床实践经验融入理论及实践教学,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眼科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对此反应良好。
十大最靠谱投注平台将继续加大科教方面的投入,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立全面的临床技能培养基地,采用多媒体、全方位的教学方法,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对眼科学教学精益求精。
单位(公章) 院长(签章)
年 月 日
|
|||||
6-2 学院精品课程评委会意见:
学院精品课程评委会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
评委人数
|
|
表决结果
|
同意人数
|
|
|
不同意人数
|
|
||||
参加人数
|
|
||||
弃权人数
|
|
||||
6-3 学院领导审核意见:
学院公章 学院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
一级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 要
观测点
|
评 估 标 准
|
分值
|
自评分
|
评分
|
||
教
学
队
伍
20
分
|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
6分
|
6分
|
|
||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
常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常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高级职称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
6分
|
6分
|
|
|||
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教师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有省级或校级教学成果或教改项目;发表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
8分
|
7分
|
|
|||
教
学
内
容
20
分
|
2-1
课程内容
|
课程内容设计
|
课程内容设计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
10分
|
9分
|
|
||
理论课程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型、前沿性,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
||||||||
实验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
教学内容安排
|
理论联系实际,融常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成果显著。
|
10分
|
10分
|
|
|||
教
学
条
件
20
分
|
3-1
教材及相关资料
|
教材建设与选用
|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
10分
|
10分
|
|
||
3-2
实践教学条件
|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
|
||||||
3-3
网络教学环境
|
网络资源建设
|
网络教学资源环境良好,教学资源丰富,复交、复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
|
10分
|
6分
|
|
|||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20
分
|
4-1
教学设计
|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
|
8分
|
8分
|
|
||
4-2
教学方法
|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
12分
|
12分
|
|
|||
4-3
教学手段
|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
||||||
教
学
效
果
20
分
|
5-1
同行评价
|
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
|
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
4分
|
4分
|
|
||
5-2
学生评教
|
学生评价意见
|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
|
8分
|
8分
|
|
|||
5-3
录像资料评价
|
课堂实录
|
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内容娴熟、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
8分
|
4分
|
|
|||
课程
特色
|
专家依据申报表中所报特色打分
|
100分
|
90
|
|
||||